汽車上的輪胎都是黑色的,已經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常識。
但在輪胎剛剛發明的初期,輪胎可不是黑不溜秋的,而是截然相反的白色。
尤其在大家看老電影的時候,會發現當時的軍車都在使用白色輪胎。
這倒不是因為那時候的人愛漂亮,而是由于當時的技術限制。
輪胎的原材料是天然橡膠,最初的顏色都是純正的乳白色,或者是淡黃色。
當時,輪胎制作公司為了讓輪胎更加亮白,甚至還添加了氧化鋅。
當然,好看不代表實用,橡膠的屬性是遇熱變軟,遇冷變脆,這種輪胎根本不耐用。
后來,美國的固特異發明了硫化技術,輪胎技術進入了新紀元。
為了提高輪胎耐用度,很多輪胎制作商也開始進行大量改進。
輪胎公司將這種原料加入輪胎后發現,輪胎的性能著實增強了不少。
炭黑原料增加了輪胎的耐久性,使得輪胎難以受到地面磨損,也提升了拉升強度。
此外,黑色輪胎更耐臟,不愛打理的司機非常喜歡這樣的輪胎。
剛開始,雖然輪胎加入了炭黑原料,但是為了節省成本,只把輪胎的胎面染成了黑色,周圍還是白色的,這樣既美觀,又能省錢。
隨著社會的發展,白色輪胎也開始慢慢被軍隊拋棄,轉而使用更加好用的黑色輪胎。
一戰期間輪胎外部還是白色的,到了二戰期間,輪胎就全是黑色的了。
更耐用的輪胎在軍隊中大量普及,從而進一步提升了軍用載具的性能。
全黑的輪胎,也減少了反光的可能,降低了夜間行駛暴露的可能性。
此外,黑色的輪胎導熱性更強,進一步提升了輪胎質量。
在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白色輪胎逐漸成為豪華車型的標配,比如一些敞篷系列的豪華轎車,逐漸成為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