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爾維亞茲雷尼亞寧的智能化工廠內,玲瓏輪胎的智能移動機器人正將剛成型的輪胎送入自動檢測工序,實時數據同步傳輸至控制中心;賽輪輪胎柬埔寨工廠的工程師正在根據中國研發中心最新的技術優化配方。這種內外協同的場景,正是中國輪胎企業以“雙循環”戰略破解逆全球化困局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中國輪胎企業加速海外建廠布局,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初步實現。這不僅是對逆全球化浪潮的主動突圍,更是全球供應鏈重構背景下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路徑。2025年2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202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高度贊揚了我國輪胎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成就,并將輪胎領軍企業的出海經驗分享給所有石化行業企業。中國輪胎的出海經驗,儼然已成為標桿。
“雙循環”格局加速成型
截至2024年6月,經收集公開資料并進行統計,已有15家中國輪胎企業在海外建立25個生產基地,其中包括2家合資工廠。近期,又有多家輪胎公司公布了出國建廠的計劃。投建海外基地的企業主要選址位于東南亞的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亞的巴基斯坦,非洲的摩洛哥,歐洲的塞爾維亞、西班牙,北美洲的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
中國輪胎企業海外建廠已從早期的東南亞單一區域布局,擴展至歐洲、北美、非洲等多元化市場。以賽輪輪胎為例,其越南、柬埔寨兩大基地已形成規模化產能,墨西哥及印尼工廠建設穩步推進。森麒麟摩洛哥項目設計年產能1200萬條乘用車胎,意向訂單已超2025年計劃產量,凸顯市場對海外產能的高度認可。
中國輪胎行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海外市場占據半壁江山。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37家重點企業全年實現出口交貨值1438.90億元,增長12.43%;出口率(值)54.18%,增加2.79個百分點;出口輪胎交貨量4.17億套,增長14.27%;出口率(量)為56.38%,增加0.64個百分點。建設海外工廠不僅能有效規避關稅壁壘,更推動中國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從代表企業看,賽輪集團外銷收入占比連續多年超70%,其產品在歐美市場市占率持續攀升,2024年全球排名躍升至第10位,成為發展最快的中國輪胎企業之一。
中國輪胎公司一直以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國際輪胎企業為標桿,進行全方位靠攏。其中,國際化布局是國內頭部輪胎企業早就提出,并努力踐行的共同目標。在2015年之前,已有賽輪輪胎、玲瓏輪胎、森麒麟、中策橡膠為首的先行者,選擇在東南亞的泰國、越南完成了首批海外工廠的建設,并以良好的運營狀態為行業其他公司作了表率。十年來,中國輪胎出海投資蔚然成風。先行者陸續布局第二、第三、第四基地,規劃項目延伸至各大洲主要市場,“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加速成型。
關稅壁壘與供應鏈重構的雙重挑戰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環境和格局深度調整。尤其是某些大國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加劇了逆全球化趨勢,嚴重沖擊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導致了產業鏈受損或供應鏈不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以來,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對我國輪胎產品發起的貿易摩擦案件,超過15起。以北美為例,美國對中國輪胎征收的“雙反”和其他高額關稅使出口成本激增,直接導致部分企業退出北美市場。海外建廠成為破局關鍵,某企業海外基地生產的輪胎因享受自貿協定優惠,關稅成本降至10%以下,2023年北美市場銷量增長45%。
隨著全球供應鏈從“長鏈”向區域化“短鏈”轉變,海外工廠的優勢更加明顯。玲瓏輪胎塞爾維亞工廠毗鄰歐洲汽車產業集群,產品物流從海運變陸運,客戶響應效率顯著提升。通用股份泰國二期項目投產后,實現批量供貨上汽MG泰國工廠,進一步推動海外銷售額持續增長。
在關稅壁壘與供應鏈重構的多重危機下,企業單一區域布局的風險日益凸顯。中國輪胎企業出海投資運營經驗日益豐富,并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也加快了逆周期布局,玲瓏輪胎的“7+5”戰略、通用股份的“5X”戰略、森麒麟的“833 plus”戰略都是應對不確定性的核心策略。
出海企業盈利躍升,
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創造
十多年來,出海布局的輪胎企業,盈利情況得到結構性改善,海外工廠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質量。2024年前三季度,擁有海外工廠的A輪胎公司毛利率達35.4%,創2018年以來新高;建設多個海外基地的B輪胎企業2023年外銷毛利率30.78%,較內銷高出近12個百分點。這種差異源于海外工廠擁有更好的競爭格局。
中國輪胎企業出海,不是簡單的低端同質化復制。領軍企業全力打造的海外基地,無一不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化生產線,他們正以“中國智造”“中國效率”闡釋高質量發展,彰顯全球競爭力。2024年,盈利水平在全行業保持領先的森麒麟,深入推進內部流程再造,力求人員、設備、軟件的完美結合,不斷完善與智能制造相適應的精細化管理,人均效益、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顯著提高。
2024年9月13日,塞爾維亞茲雷尼亞寧,中國輪胎首個歐洲工廠玲瓏國際(歐洲)有限公司(歐洲玲瓏)正式量產。玲瓏輪胎董事長王鋒介紹,歐洲玲瓏在建設過程中,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移動傳感、工業大數據及工業機器人等前沿科技,打造成了自動化、無人化、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的輪胎生產標桿,實現了從原材料入庫到成品出庫的全流程自動化和數字化的管理,大幅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企業盈利能力改善也引發資本關注。擁有海外工廠的輪胎上市公司,以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不斷強化投資者信心,并進一步推動實體產業更高質量發展。
“雙循環”戰略實踐:
開放協同而非封閉內卷
構建基于“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大背景下,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當前是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關鍵期。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在報告中指出,鑒于當今的國際環境和不確定性增多,出口形勢將更為嚴峻,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尤為重要。當然,國內大循環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國家最近實施的各項新舉措,正通過釋放內需潛力,堅持開放合作,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前提下,更加緊密同世界經濟暢通互動的“雙循環”。
輪胎企業的實踐表明,“雙循環”是破解逆全球化的“中國答案”。通過海外建廠實現“產地銷”模式,中國企業將關稅成本轉化為區位優勢,將規模紅利升級為價值紅利,通過內外市場協同將供應鏈風險轉化為產業鏈韌性。當前海外輪胎項目設計產能累計已突破2億條,并在快速增加。隨著海外產能進一步釋放,中國輪胎有望占據更多的全球市場份額。這場以“雙循環”破局逆全球化的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輪胎產業格局,更為中國制造業全球化提供了可復制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