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濟源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消息,為全面提升塑料和橡膠制品行業綠色發展水平,推進企業環保績效評級工作,8月27日上午,濟源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組織召開塑料和橡膠制品行業企業環保績效評級工作推進會,44家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邀請濟源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王雪峰到會指導。支隊長李海建參加會議。
會議就塑料和橡膠制品行業企業環保績效分級評定的標準逐條進行解讀,并對企業負責人提出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

王雪峰結合塑料和橡膠制品行業實際,圍繞污染減排、績效分級對標治理和保級提升工作做了五點重要解釋:
一是VOCs無效治理和無需治理。無效治理是指沒有減少污染排放的治理設施。無需治理是進行源頭替代或產生濃度低于A級企業排放限值且低于速率排放限值的污染源。如果是無需治理污染源,無效治理不必整改,建議申請拆除,變更排污許可證。如果是需要治理的超標或超速率排放限值污染源,應進行整改治理。
二是不涉氣和微涉氣企業。不涉氣和微涉氣企業(具體定義按照市局文件執行)可申請退出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清單,不必進行行業績效分級。
三是產生濃度和處理前濃度。對產生VOCs的生產工序應監測產生濃度,處理前濃度。產生濃度低于A級企業排放限值且低于速率排放限值的污染源無需治理。處理前濃度和處理后濃度可核算污染物處理效率,但應檢查處理過程是否有旁路進出口。有旁路是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的違法行為。
四是污染治理設施變更和拆除審批。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驗收確定了治理設施,這些設施的停運變更拆除由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以生態環境局名義履行。無需治理拆除和無效設施變更建設申請原則上由執法支隊和分局受理,做出同意與否的決定。
五是污染治理和自動監控設施。污染治理包括源頭替代和末端治理,源頭替代是指使用含量低或者不含VOC的原料,比如使用不含甲苯、二甲苯的油漆資料替代現用的。是一種污染治理和減排措施。末端治理是指在生產過程的終端或是在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其進行物理、化學或生物過程的處理,以減少排放到環境中的廢物總量。原則上優先使用源頭替代,不能源頭替代的才使用末端治理措施。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屬于污染治理設施的一部分,為企業自行監測的內容,應融入自行監測方案。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是評價污染源達標排放的手段,也是保障治理設施高質量建設、高效運行管理的關鍵措施。吸附脫附等設施離不開污染源自動監控,沒有自動監控設施的污染治理設施穩定運行和污染源達標排放都是空話,污染源產生濃度超標的污染源,未進行污染源自動監控的原則上不得通過B級以上企業評審。
李海建也對企業對標對表、扎實做好環保績效評級申報工作提出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