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消息,對于出口貿易,輪胎企業最頭疼的是什么?必然是雙反稅率,動輒80%以上的高稅率讓中國輪胎企業叫苦不堪。甚至因為雙反假牙,中國產輪胎在歐美市場的占有率一路下滑。然而,也許是因為通脹率太高的緣故,歐美市場對于“雙反”似乎有所松動。
歐委會放棄上訴
雖然一直被歐美市場雙反欺壓,但是國內輪胎企業也并非是逆來順受,而是積極上訴,尋求公正對待。
在中國企業的不斷努力下,2022年5月4日,歐盟普通法院作出一審裁決——撤銷歐盟針對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所代表的27家中國輪胎生產企業出口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簡稱“雙反”)措施。

7月8日,歐委會放棄上訴,但是同一日,歐委會發布《再調查公告》和《進口產品登記程序開啟》公告——重啟對進口中國制造的卡客車輪胎有關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意味著,目前對原產地為中國并由27家勝訴公司生產的涉案輪胎可以暫停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但是執行日期為7月8日起至再調查結果公布;同時,對于5月4日提出的已繳“雙反”稅返還請求暫緩做出決定,國內企業仍需要等待再調查的結果。

而據公告顯示信息推算,從7月8日到再調查的結果出爐至少需要9個月的時間。
再調查是否會將胎企再次推入“雙反”深淵
對于歐委會提出的再調查,不少輪胎從業者認為其對于此次勝訴后的效果可能帶來影響。但是業內人士指出,這一想法并不現實。
5月4日時,中方勝訴完全是基于此前歐委會在計算價格削減和損害幅度的計算上未能進行公平的價格比較,以及在商協會的抗辯權在損害指標和歐盟生產商數據的加權的計算與數據披露問題上受到損害這兩點重要原因。而此次再調查則是為了充分解決普通法院判定其存在的錯誤,并評估原措施或者再調查后認定的新措施,是否需要自“雙反”終裁生效之日起實施。
因此,此次再調查不會對5月4日的一審結果作出太大的改變。
海外市場為何總是針對中國輪胎
多個海外市場針對中國輪胎的一輪又一輪地欺凌事實上是源于對中國輪胎品牌和產品市場份額增長的恐懼。中國輪胎的高性價比輪胎在海外市場極受歡迎,同時,隨著國內輪胎含金量的不斷提高,國內品牌開始在海外高端市場嶄露頭角。2020年代末時,法國媒體曾在《中國輪胎席卷歐洲》一文中這樣評價中國輪胎——中國品牌輪胎正在逐步占領整個歐洲市場。文中數據顯示,中國輪胎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已從此前的4%一路上漲到23%。

質和量都在迎頭追趕的中國輪胎開始讓海外市場心生忌妒。但是結果如何呢?完全不出人意料的是,實施了雙反的海外市場輪胎價格越來越貴。而中國輪胎品牌因為日益轉好的口碑并未因“雙反”而退讓半分。
但是,海外市場的高輪胎價格卻讓當地消費者叫苦不迭,因此市場開始呼吁撤銷“雙反”,讓輪胎變得便宜一些。以對中國輪胎“雙反”最頻繁也最狠的美國市場為例,據外媒報道,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就曾在第二季度呼吁拜登政府和國會廢除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以幫助控制瘋漲的通貨膨脹,降低消費品成本。
不過,可惜的是,雖然撤銷關稅有望讓輪胎價格下降一些,但是可能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因為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和科技含金量讓中國輪胎不再是“便宜”的代名詞,雖然價格相對較低,但是想要回到2018年以前的價格,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