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協同共謀發展,攜手新質未來”為主題,11月6日至8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骨架材料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4中國橡膠骨架材料年會暨中橡協骨架材料專業委員會會員大會”在湖南長沙召開。

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不確定因素大量存在,橡膠骨架材料主要市場——全鋼胎需求不暢,半鋼胎,尤其是新能源輪胎火爆,如何在需求和產能兩方面取得平衡,并走出低利潤率泥潭?本屆年會盛況空前,吸引了來自橡膠骨架材料行業及上下游企業、大專院校、律所金融、檢測機構等的200余位代表參會,交流行業最新動態、探討產業未來趨勢。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女士致開幕辭。

她說,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對全球乃至對中國經濟都有巨大影響,近期可能的影響是對中國加征關稅,進而對中國產品出口產生影響,但這些年,中國輪胎在高關稅的影響下,對美國總體出口逐年下降。今年1至9月份,中國出口美國的半鋼胎、全鋼胎及OTR輪胎貨值不到4億美元,與10年前半鋼胎單個產品出口交貨值20多億美元相比,有了非常大的下降。我國輪胎企業已開始在海外布局,開展了產業鏈的轉移,美國用關稅來打擊中國輪胎出口的沖擊波會越來越弱。但我國其他產品出口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當前,我國橡膠企業一定要做好行業自己的事情。骨架材料行業前三季度銷售收入增長而利潤同比下降了33.65%。其中還有8家企業虧損,虧損額達3億多元。在骨架材料理事會上,20家理事會單位達成一致共識,呼吁行業要抱團、要協調、要自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律己才能律人。企業自身要做到不低價競爭,不擴張無序產能。
徐文英表示,著眼未來5年的發展,實現骨架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就要立足當下,思考如何實現自動化、智能化,關注綠色環保、關注ESG、關注社會責任擔當,思考如何內部挖潛、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發高端差異化產品、吸引留住高端人才、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產品結構等。雖然這些工作很難做,但這些都是行業必須做的事情。相信骨架材料企業前途光明,雖然道路曲折。祝愿行業早日走上盈利之路,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骨架材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于濤作理事會工作報告。兩年來,在嚴峻復雜的形勢和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下,骨架材料行業面臨較大困難,行業內卷嚴重,造成行業整體經營壓力增大,利潤下滑,呈現增產不增利的局面。最近統計的2024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完成總產量413.16萬噸,增長11.57%。鋼簾線出口量66.78萬噸,增長23.47%,出口占比27.66%。胎圈鋼絲出口14.02萬噸,增長5.94%,占比16.44%。主要骨架材料產品出口均保持較高的增速,占比不斷增加。但行業利潤下降33.65%,整個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率僅為2.55%,相比去年同期的3.7%,減少1.2個百分點,遠低于整個橡膠行業6.16%的平均值,只比炭黑行業高了一點。
同時,兩年來骨架材料行業也不乏亮點,表現在:一是智能制造水平顯著提升,出現了很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中天淮安在打造燈塔工廠。二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綠色產品占比提高,單位產品能耗下降。分布式光伏電站廣泛應用,可回收、可再生、生物基等綠色原材料得到逐步開發和推廣,涌現了5家鋼簾線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三是行業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興達股份、海利得、駿馬、神馬等已經在東南亞建廠,大業股份擬在摩洛哥建廠,首佳科技在前期選址,行業步入從產品出口到產能出海的發展新階段。
于濤還匯報了理事會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鋼簾線和胎圈鋼絲兩個產品的能源消耗限額團體標準發布實施、3項團體標準立項,積極應對巴西對鋼簾線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服務會員企業評優評先項目申報、反映行業訴求爭取國家政策,吸收新會員加入,壯大行業實力等工作。
中橡協骨架材料專委會第十屆第二任理事會任期屆滿,中橡協對骨架材料專委會理事長聘任人選予以批復,同意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繼續擔任第十屆理事會骨架材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同意聘任興達股份總裁劉祥繼續擔任理事長。

徐文英會長為新任理事長單位授牌,興達股份副總裁周志嵩代為接牌。

輪胎分會秘書長史一鋒為6家副理事長單位授牌。

于濤為13家理事單位授牌。
在報告環節,17位發言嘉賓帶來精彩分享。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享了《中國汽車市場現狀分析及預測》的報告。以詳實的數據介紹了汽車行業產銷情況、出口情況和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情況,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實施貿易壁壘的影響,以及國家出臺的以舊換新政策對汽車消費的影響。許海東預測,今年汽車產銷量3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200萬輛左右。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輪胎分會秘書長史一鋒作了《我國輪胎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思考》的報告。輪胎分會統計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37家重點輪胎企業國內產量4.61億條,增長11.0%,其中全鋼胎0.87億條,零增長;半鋼胎產量3.56億條,增長14.6%。輪胎出口量648萬噸,增長4.1%;輪胎出口額160億美元,增長2.8%。平均產能負荷率方面,全鋼胎72.3%,減少2.2個百分點;半鋼胎82.0%,增加2.7個百分點。
史一鋒說,國內輪胎生產和出口增幅下降明顯,造成波動的原因有市場需求、供給平衡等方面,如海外基地產能的發揮擠占部分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動蕩等。但是,總體還能保持小幅增長,充分反映出輪胎產品難能可貴的“剛韌”性特征。
面對國內外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如輪胎產能格局變化、龐大產能和市場需求規模、綠色低碳技術法規變化等,國內輪胎行業正向高質量奮發,比如行業頭部企業已經有序關停過剩全鋼載重輪胎產能,專心發展半鋼胎、工程胎和農業子午胎等,并加快“走出去”步伐。呼吁上下游共同積極面對,在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大有作為。

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志嵩作了“在可持續發展浪潮中,鋼簾線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國際知名輪胎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提出,對骨架材料等原材料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告向與會代表介紹了興達股份可持續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神馬股份簾子布公司生產技術部長李世群作了“高性能聚酰胺66纖維在橡膠輪胎骨架材料中的應用”的報告。報告指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纖維骨架材料將在生物基聚酰胺纖維、再生聚酰胺66纖維和綠色環保浸膠液等方面發力,助力下游行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符欣律師作了“新形勢下的貿易策略:傳統貿易救濟、新型供應鏈措施與企業走出去風險管理”的報告,介紹了新形勢下的出口貿易、供應鏈合規、出海建廠、反規避和原產地調查等風險識別和應對建議。

山東大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長竇衍君對8月5日實施的《胎圈鋼絲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團體標準進行了宣貫。該標準建立了一個統一的能耗統計、核算標準和計算方法,提供了監控胎圈鋼絲行業能源消耗的有效手段,將引領技術創新方向、推動行業綠色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貝卡爾特技術研發中心高級技術服務&產品應用總監卞瑞興作了“新一代鋼簾線骨架材料助力輪胎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介紹了綠色輪胎鋼簾線骨架材料解決方案——UT特高強度鋼簾線在PCR、TBR輪胎的應用案例,和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乘用車的快速發展,為空氣彈簧帶來了發展空間。青島國橡宜穩橡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李漢華介紹了空氣彈簧氣囊對纖維簾線骨架材料的需求趨勢。

江蘇太極實業新材料有限公司試驗中心主任王曉龍作了“低附膠量高粘合性能930dtex/2生物基聚酰胺56浸膠簾線的開發與評價”。報告指出,研究開發的改性RFL配方低附膠量浸膠簾線,與Typical RFL對比,除具有更低的附膠量外,其余各項性能均表現一致。

中策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任柴德龍作了“5×0.38UTOC鋼絲簾線的開發應用”的報告。通過與2+7×0.30ST的對比實驗,5×0.38UTOC能夠提升性能、減重、降本,提高生產效率,保證輪胎安全性能。

缺氣保用輪胎需求的發展,提升了人造絲簾子線這一老品種的需求增長。浙江尤夫科技工業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李楚楚作了“人造絲簾子線開發及性能評價”的報告。

中天鋼鐵集團(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萬文華作了“淺談數字化助力鋼簾線產業鏈生產優化的研究”的報告。介紹了中天鋼鐵為解決鋼簾線行業當前技術、工藝、質量管理的痛點,所應用的4個數字化案例,為行業提供了示范和借鑒。

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李超作了“從汽車行業發展看骨架材料發展趨勢”的報告。通過解剖部分主流乘用車、商用車廠商配套輪胎,分析了骨架材料使用情況,得出了骨架材料未來發展趨勢。

青島中化新材料實驗室(石油和化學工業新材料與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部部長吳康作了“骨架材料檢測技術分析與探討”的報告。

首佳科技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經理宋瑞貴作了“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帶束層簾線的開發”的報告。介紹了針對TBR帶束層鋼簾線發展方向而新開發的3個UT產品基本性能對比,及在輪胎企業的應用實例,以及企業的在研產品。

山東天說橡膠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周億洋作了“2-乙烯基吡啶對丁苯吡膠乳性能及應用影響”的報告。

北京化工大學研究生閆祥坤作了“超細短纖維和低碳高分子材料復合改性粘合層膠料對 界面粘合影響研究”的報告,該產品將有望在輸送帶行業率先得到應用。
中橡協副秘書長兼信息會展部主任裴雨飛,北京萬匯一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毅敏,斯塔萊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黎學東,分別主持了各時段的會議。
11月6日下午,中橡協骨架材料專委會召開第十屆理事會第7次會議,20家理事單位的代表參加,就共同關注的行業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討論。

11月8日,部分會議代表前往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參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