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間,預計2021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2200萬元-2700萬元,基本每股收益虧損0.027元至0.033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青島雙星表示,受原材料快速上漲、人民幣匯率上漲、出口運費暴漲和車載芯片短缺影響車輛生產導致配套銷量減少,公司成本費用增加,預計上半年虧損。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青島雙星首次出現虧損。過去兩年,在山東5家上市的橡膠輪胎企業中,青島雙星是唯一一家出現虧損的企業。
具體來看,2019年、2020年,青島雙星分別實現營收41.24億元、44.21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72億元和-0.31億元。
對于去年業績,青島雙星稱,由于2020年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因疫情導致出口運輸受阻,海外市場同比有所下降;同時,2020年下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抵消了部分效益增長。
資本市場方面,青島雙星的表現同樣不被看好。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收盤,青島雙星報收于3.8元/股,較2020年末的4.24元(前復權價)下跌10.35%。7月15日,就在公布半年預虧公告的第二天,青島雙星盤中跌幅達5%。
公開資料顯示,始建于1921年的青島雙星并不是一開始就以橡膠輪胎產品為主營業務,在2008年以來,雙星主業主要為鞋和服裝。2008年鞋服產業全面改制后從集團分離,雙星全面轉行到橡膠輪胎產業。當前來看,青島雙星第一大股東為雙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32.19%,其背后實控人為青島國資委。
2014年,青島雙星開啟了“二次創業、創輪胎世界名牌”的新征程,關閉了所有老工廠,淘汰了全部的落后產能,建成了全球橡膠輪胎行業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2020年,雙星又開啟了“三次創業、創世界一流企業”為口號的全新戰略,由市屬國有獨資企業轉為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但是從業績來看,這些“響亮”的口號并未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