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品牌評級權威機構Chnbrand發布2021年中國顧客輪胎滿意度指數品牌排名和分析報告。

其中,米其林連續5年衛冕第一;德國馬牌連續兩年位居第二;普利司通升至第三,去年排名第三的固特異下滑到第四;榜單前十名中,國產輪胎中只有雙星和三角兩個品牌......
國外大牌輪胎有著很好的口碑,不需要輪胎店花太多時間去“培養”客戶,在輪胎行業的黃金發展期,大多數做輪胎生意的經銷商和門店,只要跟著這些大牌賣貨就行了。但現在局勢變了,大牌輪胎的價格相當透明,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應該繼續代理國外大牌嗎?
米其林能夠做到連續五年蟬聯榜單第一,一是米其林的產品力確實強;二是其擁有POPSOCKS的零售商拜訪流程。
米其林對終端門店的輔助上是全方位的,幫助門店老板和員工了解產品的賣點在哪里;另一個就是幫助老板算清賬、擺好貨、做好活動。

在以前的年代,汽配行業極少數讓廠家的渠道銷售人員堅持聚焦門店拜訪的,而米其林認為,廠家、代理商和門店是三位一體的合作關系,廠家的資源必須下到門店,才能真正幫助門店或者代理商出貨。
而如今,互聯網時代引發了全新的銷售模式,用戶線上下單更快,行業的競爭激烈了,大家都只是想搶市場,而沒心思去養市場。

庫存要求、銷售任務困難、坑人的“促銷套路”、利潤微薄,許多經銷商、門店表示,被國外大牌坑慘了!最主要的是,某些大牌拿賣得最好的16寸輪胎做線上引流,策略是比出廠價低一塊錢,更讓輪胎店苦不堪言。
輪胎店損失的不只是那幾十塊錢的銷售利潤,更容易臭了口碑:“淘寶上官方旗艦店賣的比你家便宜多了,你這也太黑了!”
門店和客戶的關系,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立起來的;但關系的破裂,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

作為輪胎店來說,唯一的需求就是要能賣得動產品,資金周轉越快越好,產品毛利越高越好。因此,國外大牌可以作為輪胎店引流的手段:可以不賣,但不能沒有。
要保障終端門店的盈利水平,只能在銷售鏈上提升差價。然而這些大品牌的渠道管理嚴苛,留給下游渠道的盈利空間非常有限。品牌影響力不夠架不住產品利潤大,所以,國產品牌輪胎就受到了門店的青睞,尤其是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這種現象更明顯。
另外,一些綜合修理廠為了節省資金,廠里雖然有輪胎相關的服務,卻不備任何輪胎庫存,客戶有需求就會直接找合作商戶快速調貨。他們認為:沒必要自己積壓庫存占面積,還要操心出廠日期,另一方面,國外大牌輪胎進貨都需要現金拿貨,如果備貨將會壓上不少流動資金。

而國產輪胎的采購自由度比較高,毛利也相對較高。廠家為了提升市場占有率,在渠道建設上投入比國外大牌更多的資源,對經銷商和汽修店的扶持會更多。
因此小編認為,國產輪胎有著更高的利潤空間、更穩定現金優勢、更優厚的廠家扶持;國產品牌將進一步擴張,成為輪胎市場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