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5月30日消息,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各監管機構紛紛將注意力轉向汽車排放中的一個新問題:輪胎。輪胎磨損產生的微小顆粒正在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環境污染隱患,而電動汽車的普及使得這種污染形式變得更加嚴重。據了解,全球每年生產約20億條輪胎,而這些輪胎與道路接觸時會產生磨損,釋放出微小顆粒物。
輪胎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保壓力,監管機構開始傾向于將排放問題歸咎于輪胎制造商。輪胎中的化學成分約有200種,主要來自原油。盡管有人指責輪胎中含有許多有毒和致癌物質,但目前只有一種物質得到了廣泛關注,那就是6PPD。6PPD是一種存在于所有輪胎中的抗氧化劑,用于減少輪胎的開裂。然而,研究表明,當6PPD與氧氣或臭氧反應時,會生成6PPD醌,這被認為是美國西海岸科霍鮭魚大規模死亡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在中國南方的人類尿液中已經檢測到6PPD醌的存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監管機構表示,6PPD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尚不明確,但正在制定最終文件,要求輪胎制造商研究更安全的替代品。預計今年,加州將成為全球第一個要求輪胎制造商尋找6PPD替代品的地區。此外,歐盟即將頒布歐7排放法規,該法規將首次為輪胎制定排放標準,以限制剎車和輪胎產生的排放物。
固特異、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大陸集團等主要輪胎制造商已經開始行動起來,爭相超越排放規定,尋找6PPD的替代品。米其林和大陸集團表示,可能需要采取集體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許多輪胎企業表示,尋找6PPD的替代品并不容易,因為新的化學物質很難在不影響其他輪胎性能的情況下,同時能保持輪胎的耐磨和防裂特性。
Enso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我們正面臨著一場風暴的來臨。”他指出,在電動汽車時代,如果沒有更好的輪胎解決方案,輪胎污染將變得更加嚴重。
然而,中國的輪胎制造商由于研發實力的差距,已經在這場環保減排大戰中全面落后于歐美,并成為眾矢之的。在今年2月份的中外輪胎行業合作發展論壇上,大陸馬牌輪胎(中國)有限公司的標準法規總監馬忠多次呼吁輪胎行業重視減排研發工作。未來的趨勢顯示,各機構對輪胎排放將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據了解,雖然已經開發出一些新型輪胎,但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能夠解決6PPD問題的理想解決方案。例如,某公司對大陸集團使用蒲公英制成的自行車輪胎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其致癌物質減少了24.5%,但在排放的顆粒物中仍含有有毒物質。
面對電動汽車的轉型,輪胎制造商將不得不開發更耐磨的輪胎,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天然橡膠作為替代品,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大陸集團的材料磨損主管表示:“我們有責任處理這個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
許多輪胎企業也表示,尋找6PPD的替代品并不容易,因為任何新的化學物質都必須在不影響輪胎其他性能的情況下防止退化和開裂。
Enso的首席執行官表示,如果推動力量強大,輪胎行業可能在未來五年內推出解決方案,盡管價格可能昂貴。他表示:“雖然我們無法實現零輪胎污染,但我們可以減少污染的程度。”
總的來說,輪胎減排對中國輪胎行業來說既是危機也是機遇。那些具備研發實力的頭部企業將在這場環保革命中占據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