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4月30日消息,在河北任澤區,一家名為河北華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正以蓬勃之姿崛起,憑借在特種橡塑領域深耕細作與創新突破,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樣本,從鄉間小廠蛻變為行業領軍者,演繹出一段令人振奮的產業傳奇。
回溯往昔,華密新材的創業之路始于30多年前任澤區天口鎮辛興莊村的一間家庭作坊。1989年,懷揣著創業夢想的李藏穩創辦了任縣華光密封件廠。彼時,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競爭激烈,但李藏穩始終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的立身之本。他清晰記得,曾有一家湖北隨州的農機修理廠急需一批液壓油封橡膠圈,且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面對這一挑戰,李藏穩帶領團隊日夜奮戰,嚴格把控每一個生產環節,最終成功交付產品。這批質量過硬的橡膠圈不僅滿足了客戶需求,更贏得了對方的高度認可,為企業打開了湖北市場的大門,也為華密新材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第一桶金”與市場口碑。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在市場浪潮中摸爬滾打多年,李藏穩深刻領悟到,唯有持續創新與加大投入,才能讓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1996年,華密新材果斷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告別傳統手工生產模式,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穩定性;2001年,又引入先進的產品試驗檢測設備,進一步強化質量管控體系,為產品品質保駕護航。憑借對技術升級與設備改造的不懈追求,華密新材逐步實現從單一汽摩配件生產向核心材料研發的華麗轉身,成功躋身一汽集團、中國中車、中國石油、三一重工等眾多行業領軍企業的供應商行列,產品廣泛應用于高鐵動車、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彰顯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創新,始終是華密新材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企業的實驗室里,一組對比數據格外引人注目:采用特種工程塑料制造的零部件,重量僅為同體積鋼材的六分之一,卻在耐腐蝕、耐磨性等關鍵性能指標上實現超越。華密新材研究院副院長張偉介紹,這些高性能材料已成功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一舉打破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2012年,面對日本企業長達半年的交貨期,華密新材憑借自身技術實力與高效執行力,僅用一個月便攻克動車密封件技術難題,成功實現國產替代。此后,企業更是加大研發投入,與中國科學院、河北省科學院、青島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緊密合作,組建起一支150余人的專業研發團隊,配備先進研發設備與實驗室,構建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截至目前,華密新材已擁有專利64件,其中發明專利28件、實用新型專利36件,為企業持續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華密新材高度重視標準化建設,將標準化理念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流程。走進企業的智能化車間,標準化生產流程嚴謹有序,從原材料進廠檢驗到成品出庫檢測,每一個環節都嚴格遵循標準規范。2019年,憑借在標準化建設方面的卓越成效,華密新材成功躋身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單位行列,實現從執行標準到制定標準的重大跨越。近年來,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9項、團體標準4項、行業標準2項,公司檢測中心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取得4項計量建標資格證書,彰顯出在行業內的技術引領地位與話語權。如今,“華密”品牌已從傳統“密封件”領域升級為“精密制造”的代名詞,成為高品質、高性能的象征。
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華密新材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今年以來,任澤區出臺《任澤區特色產業集群“共享智造”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計劃》,華密新材依托河北省特種橡塑產業技術研究院共享創新平臺,聯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專家團隊,為全區橡塑制品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推動知識產權轉化應用,帶動產業規模效益近億元,有力促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
展望未來,華密新材的視野更加開闊,在深耕汽車、高鐵等傳統優勢領域的基礎上,積極布局無人機、直升機配套等低空經濟新賽道,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貢獻更多“華密智慧”與“華密方案”,向著全球特種橡塑領域領軍企業的目標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