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橡宜穩橡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橡宜穩”)憑借“硬實力”,開發出耐低溫特種橡膠配方空氣彈簧囊皮產品,解決特種橡膠低溫性差世界難題;并率先研發打造出全自動纏繞工藝囊皮生產線,填補國內空白,成為行業佼佼者。3月20日,記者走進國橡宜穩,采訪國橡中心副主任、公司總經理汪愛春,探尋國橡宜穩在高端橡膠制品領域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

肩負橡膠制品轉化使命
3月20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茂山路588號,陽光灑在國橡宜穩現代化廠區內,顯得格外壯觀。“國橡宜穩的成立,源于關鍵領域國產橡膠制品技術被‘卡脖子’這一行業痛點。”汪愛春告訴記者,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對高性能橡膠制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但高端空氣彈簧囊皮等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為打破這一局面,國橡宜穩肩負起橡膠制品科研成果產業化的使命。
“國橡宜穩的成功離不開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橡中心)完整的產業鏈優勢。”汪愛春表示,國橡中心擁有基礎研究、裝備制造、材料研發、輪胎生產等11大板塊,7大研究院、15個研究所和4000余人的研發團隊。其中,國橡中心首創的“液體黃金”技術攻克了橡膠填料分散難題,打破了輪胎行業的“魔鬼三角”定律。依托國橡中心大平臺,國橡宜穩抓住市場機遇,實現快速發展。“我們將‘液體黃金’技術應用于空氣彈簧囊皮行業,顯著提升了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汪愛春說。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國橡中心與中國一汽合作也為國橡宜穩的誕生提供了重要契機。汪愛春表示,雙方合作源于對國產汽車零配件依賴進口、技術“卡脖子”問題的共同關注。國橡中心將“液體黃金”技術成功應用于空氣彈簧囊皮,顯著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為國產汽車零配件自主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技術創新填補行業空白
在國橡宜穩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自動化生產線和信息化管理系統井然有序,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統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的生產基地配備國際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線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追溯,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同時完備的防錯體系進一步保障產品品質。”汪愛春說。
記者注意到,車間內一臺臺自動化設備正在高效運轉,幾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汪愛春解釋,傳統橡膠工業的生產依賴人工,效率低且易出錯。國橡宜穩通過自動化設備和數字化系統,實現了裁切、質檢、入庫等環節的無人化作業,產線的設計兼具了柔性生產,可快速實現規格切換,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
據汪愛春介紹,在技術創新方面,國橡宜穩憑借自身實力突破行業瓶頸,填補國內空白。公司是國內首家開發出特種橡膠配方空氣彈簧囊皮的企業,解決了特種橡膠黏合難題,產品質保可達8年或16萬公里(先到為準)。此外,公司率先獨立開發出全自動纏繞工藝囊皮生產線,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囊胚一體化成型,可生產變角度結構產品,顯著提升承載能力、柔順性和抗扭轉性能,使產品耐久性和一致性達到行業頂尖水平,增強了公司國際競爭力。汪愛春說:“國橡宜穩在其他汽車用橡膠制品領域也有技術突破,例如為某主機廠生產的襯套,經驗證動靜剛度比降低了25%,為國內首次。”
讓世界看到中國質造力
展望未來,國橡宜穩滿懷信心邁向新征程。汪愛春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司已為國內主流主機廠客戶提供了超過300萬支囊皮,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今年,公司計劃建設新工廠,規劃年產能1000萬支乘用車空氣彈簧囊皮、400萬支商用車囊皮、200萬件密封件和300萬件襯套,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
“新工廠是生產制造基地,也是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的平臺。我們會通過引入更多國內外資源,進一步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汪愛春表示,“國橡宜穩會堅持研發投入,以卓越的產品品質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市場的認可。”
“我們將持續秉持創新精神,助力中國從橡膠大國邁向橡膠強國。”汪愛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