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11月26日消息,國際中橡集團近日在南港展覽館成功舉辦了一場聚焦循環經濟未來的高端論壇,題為“2024循環經濟論壇:資源新生·模式重塑”。此次盛會匯聚了行業精英,共同探索資源循環利用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融合路徑,旨在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論壇在9月24日拉開帷幕,國際中橡集團以其在炭黑產業的綠色轉型實踐為引領,向世界展示了循環經濟的廣闊前景。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企業如何在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此次論壇的核心議題。國際中橡攜手薛長興集團,在北美合資建設的環保炭黑工廠,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標志著炭黑產業向循環經濟模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論壇深入剖析了當前全球經濟背景下的循環經濟趨勢,特別是針對臺灣2050凈零排放目標,探討了“資源循環零廢棄”戰略的實施路徑。國發會的12項關鍵戰略中,強化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被置于重要位置,而國際輪胎巨頭如米其林、普利司通已明確承諾,將在2030年前實現輪胎中40%材料的可持續性來源,2050年達到100%,這無疑為炭黑產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論壇通過專題演講和圓桌對話,從政策導向、市場趨勢、技術創新到實際操作層面,全方位探討了循環經濟模式的構建與優化,旨在激發更多產業參與,共同開創資源循環利用的新篇章。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強調,為推動循環經濟,政府正通過產學研合作,不僅提供研究補助,還設計“綠色費率”和“精進補貼”等經濟激勵措施,鼓勵產品制造采用循環材料,促進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也積極響應,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持產業低碳轉型,確保臺灣產業能夠在全球凈零碳排的大潮中穩步前行。
此外,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的黃正忠董事總經理在論壇中指出,COP28共識的達成預示著化石燃料時代的逐步終結,能源、材料及全球供應鏈將面臨深刻變革。他鼓勵臺灣企業緊抓這一經濟轉型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即將到來的“全球塑膠公約”,將加速循環經濟模式的變革,而金融與資本市場的支持將是這一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工研院材料所所長李宗銘則分享了工研院在循環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高效的回收技術、低碳碳捕捉技術以及二氧化碳轉化技術,這些創新技術為臺灣產業應對減碳挑戰、開拓新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際中橡集團董事長辜公怡總結道,循環經濟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行動的號角。通過重新定義資源的使用方式,構建閉環經濟系統,國際中橡正以實際行動引領炭黑產業走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他呼吁業界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循環經濟成為驅動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的雙引擎,讓循環經濟真正成為一門盈利且有益于社會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