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涂裝新視野消息,一個行業經過充分的競爭和洗牌之后,大批“劣者”會被淘汰,僅留下約20%的優秀企業將占據80%的市場份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二八定律"。
涂料行業經過洗牌后,也將面臨同樣的結果,畢竟市場不可能同時容納數量龐大的眾多涂料品牌。
充分競爭的結果,七八千家涂料企業中至少有五六千家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終將淘汰出局。
有業內人士坦言,在疫情反復、房地產暴雷、原材料漲價等不利因素的疊加作用下,涂料行業的二八定律日益明顯,涂料行業的洗牌正在加速。
對于相對優秀的規模涂料企業來說,大環境雖然不好,但卻是逆市發展,抄底的好時刻。
對眾多中小涂料企業來說,因為缺乏市場競爭力,大環境不好的時候就會比較困難。
洗牌的最終格局,大部分中小涂料企業會被并購整合或關門大吉,也會有很多中小涂料企業的存活空間,畢竟中國市場太大了。
但80%的市場份額會向規模企業集中,80%的中小涂料企業將聚集在塔底,爭奪20%的市場份額。
從11月2日中國涂料工業協會代秘書長劉杰在“2022年亞太國際涂料產業發展大會”上作的《中國涂料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及趨勢分析》報告中,就可以窺之一二。
在他展示的2021年的中國涂料“一百指數”企業中,中國100億元以上的涂料企業有4家(加上東方雨虹實為5家),30~100億元的企業有9家,10~30億元的企業有12家,說明市場份額正在加速往規模企業集中。
當然,不管形勢多么惡劣,不管疫情多么煩人,這兩年我們能看到真正倒閉的涂料企業卻很少,除個別企業暫時關門歇業外,大多數企業仍然生活得比較滋潤。
之所以中小型涂料企業眾多,“因為就算開個小廠,一年也能賺個百八十萬,利潤還是很可觀的,只是做不大做不強而已。”
但立邦、三棵樹、東方雨虹等規模企業在疫情之下依然能保持可觀增長,著實讓人刮目相看。數據顯示,立邦中國2022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三棵樹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79.47億元,同比增長0.52%;東方雨虹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34億元,同比增長3.1%。
而他們增長的份額顯然就是搶食眾多中小企業或核心競爭力不強的規模企業的市場份額,從劉杰的報告中可以看出,今年1~8月,中國涂料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約2897.6億元,較去年同期同比降低2.0%。
在全行業出現下滑的情況下,立邦、三棵樹、東方雨虹等大牌卻保持了一定的增長,難能可貴。特別是立邦,在基數這么大的情況下,還保持了20多個點的營收增長,讓人不佩服都不行。這讓人不得不懷疑,立邦前幾年在中國市場上并沒有完全發力,不然立邦可能會跑得更快。從這些年立邦高空廣告投入的銳減,就可以看出立邦一方面是在收割市場,另一方面立邦可能也不敢跑得太快。畢竟立邦的日資背景本來就為人所詬病,如果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太高,難免會涉嫌壟斷,萬一受到國家層面的管控或打壓就不好了。這兩年東方雨虹和三棵樹等企業的快速奔跑,不能不說也激發了立邦加速奔跑的雄心壯志。無論是三家百億元企業的逆勢增長,還是劉杰代秘書長發布的一百指數,我們均可以明顯地看出,中國涂料的市場集中度正在提升。但由于是中國涂料總體市場集中度不高,相信今后大小企業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加劇。隨著行業的不斷洗牌,未來更多的市場和資源將集中到涂料頭部企業手中,那些中小型涂料企業或許能一年賺百八十萬,但更多會被頭部企業打壓甚至吞并。
這三年的疫情也是一塊試金石,是騾子是馬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桿秤,誰的業績在增長,誰的業績在回落,大家都看在眼里,如果營收連續兩年以上持續負增長的企業,肯定本身就有很多問題,無論企業戰略,還是信譽。應該說,10億元以上的規模料企業,只要自身戰略和機制沒有大的問題,就算大環境不好,依舊能保持穩定增長,因為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有機會搶奪中小企業主動或被動放棄的市場份額。未來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相信這些規模企業都會保持穩定的增長。在立邦、三棵樹、東方雨虹三家百億級企業身上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最難受的就是那些兩三個億元以下的中小涂料企業。以建筑涂料為例,像三棵樹、德愛威、立邦等規模企業都在搶奪市場,他們有大的品牌做背書,如果再通過價格戰來參與來競爭,中小企業將很有出頭之日。
從涂裝新視野發布的最近三年的“中國工程涂料30強榜單”就可以看出,除了十來個約10億元級規模以上的工程涂料品牌外,三五個億元的品牌數量其實不多,個把億元左右的品牌雖然還有一批,但明顯他們的市場在進一步萎縮中。
可以說,如果規模做不到5個億甚至10億元以上的中小型建筑涂料企業,未來兩三年一定會死得很慘。
那些隨便開個廠就生產涂料賣涂料,絲毫沒有品牌意識和質量保證的企業,注定只能賺快錢,根本走不遠。
未來涂料行業只會加速加速優勝劣汰,加快洗牌速度,二八定律將更加明顯。
拿風頭正盛的藝術涂料來說,目前涉入藝術涂料經營的企業不下千家,但真正上億元的企業也就6家,2000萬以上的企業不超過30家,1000萬以上不超過50家,95%以上的企業都在1000萬以下的規模,這些企業除了龜縮在區域市場茍延殘喘,賺點快錢外,有何競爭力和未來可言?
隨著嘉寶莉、三棵樹等綜合藝術涂料的優勢擴大,隨著立邦、東方雨虹、巴德士、華潤、美涂士等規模綜合涂料企業的發力,隨著菲瑪、卡百利等專業藝術涂料企業的國產化加速,行業的洗牌速度已大大加快。未來三五年做不到一億元以上的藝術涂料企業,都將毫無競爭力可言,絕大部分中小藝術涂料企業,會步入昔日數千家硅藻泥企業的后塵,慢慢消失于無形。
想要從大多數的80%變成領跑的20%,就必須迅速做大自己的市場份額,要想不被其它規模企業搶走自己的市場份額,惟一的辦法就是想方設法去搶奪別人的市場份額。正所謂,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當然,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想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功的機會并不大,最好的辦法就是適應長尾效應,走“專精特新”之路。
所謂長尾效應,是指大多數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

涂裝新視野認為,無論是二八定律還是長尾效應,每個企業都必須要給自身一個清晰的定位,要明白自己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
有了堅定的目標和方向,再踏踏實實做產品和品牌,把自己的競爭優勢發揮到極致,做到任何其它企業包括規模企業在這方面都難以抗衡,何愁不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存之道。
在僧多粥少,供過于求的市場上,中小涂料企業想要突圍,不被頭部企業打壓吞并,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充分滿足規模企業也足不了或不屑關注的個性化、零散的小量需求市場。
如果沒有清晰的目標,沒有頑強的毅力,只想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賺點快錢,綜將泯然于眾人,最終無疾而終。
(原標題:涂觀察丨二八定律凸顯,立邦、三棵樹、東方雨虹等大牌的增長搶走了誰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