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大眾網消息,編者按:為大力倡樹“創新實干、事爭一流”鮮明導向,宣傳弘揚東營市知名民營企業家創新創業先進事跡,中共東營市委統戰部、東營市工商聯舉辦,東營市新聯會新媒體工作委員會、大眾網東營頻道、東營市民營企業家協會共同承辦了“弘揚企業家精神·喜迎二十大召開”活動,邀請東營市知名民營企業家暢談創業故事、成長歷程、企業文化、發展愿景,展現全市民營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民營企業家優秀品質,引導全市廣大民營經濟人士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發揚“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寶濤 王薪源 東營報道
一條輪胎,能走多遠?
擺在“創二代”張玉亮面前的輪胎制造,是一份傳統產業。有人認為科技含量低,有人說它不環保,甚至被時代貼上了“雙高”的標簽。
其父親張樹林經過三十多年打拼,從一家小作坊起步,將華盛橡膠集團帶進全球輪胎50強!所有人都不否認,只要路徑正確,堅持走下去,一定會有更大的輝煌。
創新!研究生畢業,在政府部門工作了八年的張玉亮,于2017年毅然辭去公職,選擇回歸,成為集團第二代接力者。
如今,時間過去五年,企業果然變了模樣,“高新”成為新面孔,華盛成為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市場版圖從80個國家和地區,拓展到160個!
“做企業,就要專注品質,追求卓越!我認為,創新是企業家的靈魂,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近日,在位于東營市廣饒縣的華盛集團展廳,輕撫著堪稱全球業界頂尖的新產品,張玉亮向記者描繪出他的新創想。

創新:從“傳統”到“高新”
華盛展廳所在的大樓,正對廠區大門,門前是繁華的樂安大街,充盈著千年古城的底蘊。樓頂高聳著四個紅色大字——研發中心,千米之外清晰可見。
與所有建筑的擺設不同,把守研發中心樓門兩側的,是兩臺老式橡膠爐,銘牌上標注著服役年限:1983-1985。它們被裝在特制的玻璃罩里,見證著企業的騰飛,也在默默訴說著創業的艱辛。
1983,是華盛集團前身可追溯的初創年份。當年,張樹林在自家農村四合院里,用一臺燃煤火板爐,手工生產農機密封圈、摩托車腳蹬;后來,做膠管;再后來,生產農用車輪胎……
歷史總有驚人的巧合。1983年,東營市掛牌成立,在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在改革開放春風吹拂下,一座嶄新的城市正式起航。
還是1983年,張玉亮出生。
“我從小目睹了父親創業的艱辛。”與東營市同歲的張玉亮說,正是這種耳濡目染,創業成為融入其骨髓的一種基因。但現在與過去,已大不相同,“父親身上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值得好好傳承。不過,不懂得創新的企業,很難做強做優做大。”
他認為,有價值的創新比傳承還要重要。于是,把華盛橡膠打造成“富有創新創造精神的世界著名輪胎制造商”,成為張玉亮內心的使命。
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張玉亮先后考取了大學生村官和省委組織部選調生。2017年,他辭去公職,回到父親身邊。從政經歷,讓他的人生受益匪淺,而黨政機關在管理上的規范性、制度上的嚴謹性,也是管理好企業必備的素質。
張玉亮沒有立即進入企業高管層,利用一年多的時間深入車間、研發和市場一線,了解產品定位及市場布局。如此一來,發現了很多問題與不足,一一被他列為需要短期和長期攻克的山頭。
首先是響應政府號召,全力投身輪胎產業整合。他建議企業多方籌集資金8億多元,參與了當地輪胎企業兼并重組,先后整合運營永泰集團輪胎項目公司、國風橡塑、恒宇科技卡客車輪胎工廠,讓華盛橡膠的半鋼輪胎、全鋼輪胎產能,分別增加500萬套、180萬套。
緊接著,他提出向技術、人才要效益。抓住“千企技改”機遇,組織實施總投資3.8億元的三個高水平技術改造項目,通過淘汰老舊落后設備、引進新的國內外高端自動化生產裝備,賦能工廠提高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投資2600多萬元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利用MES與ERP系統、數據集成等數字化應用工具輔助工藝生產,打破輪胎生產各環節間壁壘,推動生產、經營、管理向智能化、數字化邁進,實現精益智能制造。
有了張玉亮的加入,華盛集團系列頂層設計,明顯有了創新的氛圍。近兩年,企業投資1.2億元(一期)建設了技術研發中心,新能源電動汽車輪胎、高端環保耐磨卡客車輪胎、缺氣保用輪胎、超低滾阻輪胎等高端、高性價比產品越來越多;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華盛分中心、山東省院士工作站、高性能綠色輪胎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相繼落地;碩士博士、兼職特聘教授、研發人員的比重越來越大,一批批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創造:用品牌彰顯方向和內涵
把企業推上全球賽道,品牌打造,是創新之外的重中之重。
“三個梯隊,高端系列、中檔系列、經濟型系列,共同構成華盛橡膠的品牌體系。”張玉亮說,經過幾年的努力,華盛橡膠的品牌影響力,已經實現市場全覆蓋。
作為企業與消費者建立持久穩定互需關系的符號,品牌的作用無可替代。張玉亮認為,品牌是消費者對企業及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附加在產品上的理念、文化等的體驗和認知。他力推品牌體系建設和品牌管理能力提升,不斷增進國內外用戶對華盛橡膠旗下輪胎品牌的情感認同、理念認同和價值認同。
2019年,華盛橡膠與橡藝輪胎簽約合作,象征著高端賽事產品——全熱熔輪胎進入量產階段,在省內開了先河。之前賽車競技輪胎供應只有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企業,如今,華盛賽車胎經過賽車場實測對比,輪胎平均單圈用時與國際一流品牌相比減少0.72秒,具備極強的干地抓地力,賽道最高時速可達300公里每小時,可以讓法拉利、寶馬等賽車配套使用中國輪胎,打破了國際大品牌對賽車胎項目的壟斷,得到了賽車手充分認可。
而在之前,華盛橡膠在輪胎產業圈屬于“名不見經傳”者。如今,全(半)熱熔賽車輪胎、低油耗高耐磨卡客車輪胎等各類產品品牌越來越響亮,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為陜西重汽、北汽福田、三一重工等汽車廠家提供產品配套。2020年11月,福田時代汽車與華盛橡膠戰略合作簽約暨首批交車儀式舉行。福田汽車集團時代事業部總裁王術海對媒體表示:“福田時代汽車突出業績的取得,離不開像華盛橡膠集團這樣的優質供應商的全力支持。”
福田汽車被業界稱為“中國汽車發展速度最快、成長性最好的企業”。就在剛剛過年的2022年8月,華盛橡膠又榮獲福田汽車“優秀供應商”稱號。由于他們在高端化、前沿性產品,以及新材料研發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被認為“助力福田汽車向智能化、高端化、輕量化、綠色化發展。”
“品牌創造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對企業發展方向和內涵的規劃,品牌影響力就是企業長久力。”張玉亮說,“有些產品已超越了其他品牌,為什么影響力卻不大?對標傳承下來的百年企業就知道原因了,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品牌運營,不能讓企業斷了生命力。”
在張玉亮的努力下,華盛橡膠正在全世界樹立起高端、優質、創新、高性價比的全新形象。其中,攜路博、康佩森、海倍德等,面向全球差異化市場定位的多元化品牌,以10.08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2021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他們是東營及濰坊地區第一家上榜的輪胎企業。
橡膠輪胎產業是山東省“十強”產業之一,東營輪胎從無到有,再到逐步實現自主創新,走向海外,正逐步成為新時代“中國名片”之一。華盛橡膠用品牌引領企業發展,也擦亮了民族品牌,已連續四年被授予“全國橡膠輪胎制造行業質量領先品牌”稱號。

創業:心無旁騖攻主業
最好的守業是創業,正如最好的防守是進攻。
從黨政機關“人民的勤務員”到民營企業“新兵”,作為一名企業主要負責人,面對父輩創下的華盛集團的輝煌,張玉亮倍感壓力巨大。在創新發展,打造品牌的同時,他推動事業更上層樓的創業邏輯是心無旁騖攻主業:“沒有誰能在觀望中保持領先,哪怕已經鰲頭獨占,創業精神都是須臾不可懈怠的精神氣質,我堅定地走‘心無旁騖攻主業’之路。”
作為一家輪胎制造企業,華盛的專心致志,從近幾年的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可見一斑,因為“所有大動作,無不聚焦主業”。對內做強輪胎產業,對外積極整合重組,目標都是把產品做專、把質量做優、把品牌做亮。
橡膠輪胎產業屬傳統產業,但傳統不代表落后。“沒有落后的產業屬性,只有落后的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張玉亮說,只要技術、設備先進,傳統產業里照樣能成長起高新技術企業、明星企業。
有目共睹,華盛橡膠聚焦產業戰略需要,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橡膠輪胎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球行業內基礎研究“策源地”和產品創新“引領者”。
在企業成長的同時,張玉亮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并于2021年被表彰為全市“新銳企業家”。
這更加堅定了他做強做優主業,并以此反哺社會的初心和使命。“任何企業存在于社會之中,都是社會的企業。只有真誠回報社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才是一名合格的企業家。”張玉亮說,父輩們提出了“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把公司經營好”的理念,自己在創業路上,除了讓6000多名員工有穩定持續的收入,更有安全感、幸福感之外,未來還會繼續支持教育、救災、養老等慈善公益事業,華盛的前路山高水長,自己的責任和事業任重道遠。
華盛集團接待室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巨幅山水畫,題目叫《源遠流長》。盯著畫作,已出任集團副董事長的張玉亮,向記者暢想著未來:“心懷‘國之大者’,打造‘國貨精品’,包括華盛橡膠在內的中國輪胎產業,必將迎來更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弘揚企業家精神 喜迎二十大召開|張玉亮:“創二代”的新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