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國化工報消息,8月19日,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部全球總裁王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其在上海一體化基地開工建設的首條專用于聚碳酸酯回收再生材料共混生產的物理回收(MCR)生產線,是科思創邁向全面循環愿景道路上的一項戰略性舉措,也是科思創不斷踐行循環經濟承諾和實現2035年氣候中性目標的一個里程碑。
循環經濟進入發展新階段
2019年,科思創宣布通過實施一項長期規劃,聚焦循環經濟發展,并致力于成為塑料行業的創新領導力量。據此計劃,科思創將最大程度地系統化回收廢塑料,并為此開發新技術。2020年,科思創與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聚碳酸酯回收企業上海奧塞爾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開始進行19升聚碳酸酯水桶回收增值再利用的合作,拉開了國內精準回收利用舊水桶項目的序幕。
今年8月19日,回收廢塑料的戰略進入了發展新階段。科思創在自有基地建設生產線,通過分類、研磨、再造粒和共混等物理工藝回收再利用塑料廢棄物。王麗表示:“這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路徑之一。項目的啟動旨在滿足市場對消費后回收再生(PCR)產品等更可持續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主要覆蓋電子電氣、汽車和消費品等應用領域。”該生產線的投資超過2700萬歐元,計劃于2023年投入運營,每年可生產超過2.5萬噸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質聚碳酸酯及合金。科思創計劃到2026年,將其在亞太地區的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供應能力提升至6萬噸/年以上。
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部全球生產運營負責人Nicolas Stoeckel補充說,通過對這條專用于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生產線的投資,科思創將能夠滿足客戶對產品量的需求。科思創的消費后回收再生聚碳酸酯模克隆和拜本蘭最高可達75%的回收成分,有助于減少50%的碳足跡。
科思創還宣布,將改造升級在泰國的共混工廠,加強服務東南亞市場。Stoeckel說,通過改造升級,位于泰國瑪塔府基地的共混生產線,將具備生產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能力。該改造計劃將于2022年年底完成,從而繼續滿足東南亞市場對PCR聚碳酸酯產品的需求。根據目前預測,到2030年,PCR產品將占該生產線一成的年產量。
加強合作建設閉環產業鏈
王麗表示,科思創與農夫山泉的合作是一個商業模式創新,不但為科思創提供了性能和數量穩定的循環原材料,而且改變了過去只靠投資建立產線、釋放產能、出售原材料給下游客戶的線性做法。
她說:“將舊水桶變廢為寶,一方面可以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新建設的這條生產線將生產包含可回收再生原材料的改性聚碳酸酯材料。”
王麗認為,與農夫山泉的合作只是科思創邁出系統回收廢塑料的第一步,但要全面鋪開,實現全面循環必須拓寬合作范圍。科思創的下游客戶涵蓋汽車、電子電氣、消費品等領域,如何回收筆記本電腦、手機殼以及各種汽車內飾件和外飾件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積累經驗。“因此,我們強調要跟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加深合作,推廣循環設計理念。我們必須考慮與更多不同領域的合作伙伴合作,擴大回收料、再生料的供應。”她說道。
目前,科思創的商業化運作聚焦農夫山泉水桶和建筑板材陽光板的回收,因為建筑板材和水桶破碎后重新造粒易于實現再生,以后再逐步延伸至電腦、手機或商用儀器設備等。
立足中國推進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科思創工程塑料事業部最大的單一市場。王麗認為,科思創循環經濟項目的成功受益于中國非常完整的產業鏈布局,最重要的是下游客戶有許多可持續需求。國家的人口基數加上產業升級的長期目標,也增強了科思創在中國發展的信心。
她強調,中國是一個值得投資發展的市場,科思創可以在中國市場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就是為何科思創將其全球最大的綜合性一體化生產基地以及第一條使用可再生原材料生產聚碳酸酯的物理回收專用生產線放在中國的緣故。
除此之外,科思創還積極攜手國內再生價值鏈合作伙伴,共同制訂再生聚碳酸酯的國家標準。該標準涉及消費后和工業后廢物使用的再生聚碳酸酯質量和性能要求,以及對再生材料的測試方法、包裝、運輸和儲存要求,以確保其在整個價值鏈中得到適當處理。
Stoeckel表示:“作為亞洲地區領先的PCR生產商,科思創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在投資循環經濟項目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進一步表明,通過創新和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科思創一定能與合作伙伴一起‘塑’造循環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