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2022年8月17日,住友橡膠(中國)有限公司鄧祿普輪胎銷售有限公司發布“關于整合鄧祿普輪胎中國業務的通知”。 自2023年1月1日起,停止【卡客車輪胎】產品的銷售及生產。
據悉,鄧祿普TBR輪胎生產主要集中在常熟工廠,自去年10月,住友橡膠(常熟)有限公司技改項目環評文件審批通過,使用現有廠房進行生產線產品結構調整技術改造。
其將部分生產卡客車的輪胎設備,改造為生產高性能轎車子午線輪胎項目,卡客車輪胎產能減少10.5萬條/年。
作為有著130多年歷史的鄧祿普輪胎,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鄧祿普輪胎一貫視中國市場為重要戰略市場,TBR部分為何突然退出中國市場?
外資TBR市場份額逐漸縮小
近年來,外資TBR在中國市場份額逐漸縮小,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有至少有7家外資品牌在中國建有全鋼胎生產工廠,年產能總計2780萬條。
但其實,據業內人士分析,外資品牌TBR在中國大陸年總銷量不到200萬條,鄧祿普年銷量僅僅10萬條左右,其他國內市場米其林卡車胎約40萬條,固特異50萬條,倍耐力20萬條,韓泰50萬條。

單位:萬條
如此低的產能利用率,再加上2021年以來全鋼胎原材料價格上,卡客車胎利潤嚴重擠壓,市場競爭白熱化,像鄧祿普這種既沒有規模優勢,又沒有價格優勢,退出是遲早的事。
有關人士預計,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品牌后撤,最終只有幾家國際巨頭能存留下來。
為啥退出:不賺錢!
不可否認,與國產輪胎相比,外資品牌品質穩定,專利技術儲備、核心尖端科技存在一定優勢。然而,外資品牌之所以逐漸被蠶食,主要原因還是基于最基本的利潤考量。
按照某網友的話,外資品牌沒辦法教育中國的司機朋友“用好胎,能省錢,可翻新,能省錢,舒適度高,安全性好“,司機們都在想省下點錢加油、交過路費。
并且,國產品牌耐磨而著稱,不斷挑戰“高里程,低價格”,外資品牌想賣高價,但沒人買賬,賣低價又不賺錢。
當然,也不能否定,國產卡客車輪胎產品性能和品質在提升,高性價比在中國市場依舊最吃香,隨著國產輪胎的壯大,外資品牌終將會沒落。
國產胎日子好過了?
外資品牌走了,國產胎日子好了嗎?未必。鄧祿普的退出,也反映出,大陸卡客車胎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放緩,全鋼胎配套和替換市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減弱,加上更高的生產成本,不只是外資品牌,國產卡客車胎工廠的利潤也在被壓縮,很難擺脫虧損。

此時鄧祿普退出未嘗不是明智之舉,仍在掙扎中的多數全鋼胎工廠,未來可能要賠上更多金錢和精力。最終,經過市場的淘汰,能存活下來的將是少數,是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