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世界網消息,在改革開放前沿地的江蘇昆山,有一個“薩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這家輪胎裝備制造企業,靠自主研發智能化半鋼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機,書寫了中國輪胎裝備發展的輝煌歷程。
薩馳智能昆山研發制造基地花園工廠他們傾力打造的數字化智慧工廠,取得了行業性技術突破,改變了國內高端輪胎裝備長期不能自給的局面,企業由此躍升為重要的輪胎裝備制造及服務商。
創業者的初心,是對“高端設備”的追求
這家民營企業,脫胎于2009年成立的“薩馳機械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創辦之初,舉行了一個發展戰略研討會。當時,張氏家族第三代企業家張英姿提出,要在輪胎機械行業趕超世界一流。但與會者都認為這是“癡人說夢”,對此,有人驚訝,有人嘲諷。關鍵時刻,張氏家族第二代企業家張賽龍,一直堅定地站在她的身后。他在橡膠機械領域有多年的從業經歷,在國內、國外都曾創辦過橡膠機械設備企業,胸揣“產業報國”的情懷,渾身透出智慧和堅韌。公司成立不久,薩馳創始人去韓國一家輪胎制造企業參觀時,第一次看到全自動半鋼胎一次法成型機。
圖為薩馳制造基地一隅其漂亮的外觀,夢幻般的動作節拍,精準、高效、自動化的輪胎成型過程,令一行人驚羨不已。當問及這么先進的設備在哪能買到時,得到的答復是:這種高端裝備,技術保密,從來不賣。后來才知道,這種先進的成型機,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企業能夠制造。中國曾有數家橡機企業試圖研發過,但均未取得成功。作為輪胎生產的核心裝備,一臺成型機,由5萬多個零件組成,集機械、電氣、自動化控制、光學檢測、超聲裁切、傳感技術等于一身,是一個智能化的機器人集群。經過一遍遍的拆解研究,薩馳人發現,要研發成功這種設備,不能只關注設備本身,而是要實現輪胎制造工藝與成型設備的科學匹配。
薩馳核心高管團隊為此,他們成立了以多名優秀人才為骨干的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十易其稿,繪制的圖紙不下十幾萬張,終于順利完成了第一代成型機的設計工作。歷經4年多時間,投入5000多萬元,薩馳自主研發、制造的智能化半鋼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機,在蘇州問世。2015年8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出具鑒定意見,一致同意通過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設備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部分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千百萬次的攻關,終于填補了一個空白
創業之初,薩馳人省吃儉用,不惜投入巨資購買設備。薩馳現有的加工機床及檢測設備,主要來自德瑪吉、森精機、尼古拉斯、達諾巴特、蔡司等國際一線品牌。秉承德國式的嚴謹作風,以大國工匠的情懷,薩馳力求使質量控制從人、機、料、法、環及安全、服務等每個環節,都以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為目標。如果說成型機是輪胎生產裝備的“皇冠”,那么,核心部件成型鼓,就是皇冠頂上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5年3月,由董事長張英姿為組長的攻關小組,誓師出征了。時間記錄著攻堅戰的每一個重要時刻:當年12月,首臺成型鼓加工、組裝、功能性測試完畢;第二年5月,結構優化設計,核心零部件品質提升;9月,疲勞測試高于行業標準;2017年12月,結構完全定型。這是一次鼓足勇氣的攻堅。他們耗資3000萬元,建設恒溫無塵加工車間、理化試驗室及無塵裝配測試車間。為提高成型鼓易損件使用壽命,利用反包彈力裝置連續測試了5年,前后運行300多萬次,測試了166批次的彈力裝置樣品。同時,反包桿、反包膠囊的疲勞測試,夜以繼日在實驗室里運行。
薩馳智能化半鋼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機千百萬次的試驗,只為取得更高水平的國際領先成果。經過不懈努力,薩馳成型鼓的使用壽命,比之前提高了整整10倍,現已服務于眾多國內外客戶。之后,為了讓設備進一步實現智能化,薩馳決定給成型機裝上智慧的“眼睛”,使其“耳聰目明”,實時看清生產現場實況。在艱難中度過上百個日日夜夜,他們不斷提高取樣精度及響應速度,并根據不同材料的形態,反復測試圖像濾波、傳感器、三維計算。2017年3月18日,經過薩馳研發人員與合作伙伴的不懈努力,視覺檢測系統成功下線。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通過“打擂臺”式營銷,薩馳半鋼一次法成型機順利進入中國輪胎業排名第一的中策橡膠,并創造了“薩馳速度”,僅9天就完成安裝、調試、投用的全過程。如今,在佳通、玲瓏、耐克森、雙星、森麒麟、雙錢、華盛、通用等知名輪胎企業,都可以看到薩馳智能成型設備的身影。在董事長張英姿和戰略委員會主席張賽龍的帶領下,薩馳一次次向新的高峰進發,為中國輪胎裝備制造業實現重大突破做出了貢獻。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