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tanhei.com)據亳州晚報消息,9月24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亳州市“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了全市“十三五”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及 “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內容。
“十三五”期間工業經濟量質齊升
“十三五”期間,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總體保持爭先進位的勢頭。工業經濟量質齊升,工業總量持續增加,2020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130.6億元,是2015年的1.21倍;工業增速領跑全省,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9.9%;工業效益顯著增強,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達78.2億元,是2015年的1.69倍。
工業化和信息化有效融合,截至2020年,全市共獲得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企業140家,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298臺,獲批省級工業智能工廠及數字化車間19家。創新能力有效提高,全市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6家、省級新產品111個、安徽工業精品27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實現了“零”的突破。工業綠色化發展水平有效提升,全市共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省級綠色工廠11家、國家級綠色產品5個、省節水型企業10家。
民營工業活力提升。民營工業企業經濟總量顯著提高。2020年全市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近1200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13.8%。民營主體發展邁上新臺階。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645戶,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3%。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8家,其中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
“十四五”堅持“1336”發展思路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堅持新興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提升工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堅持“1336”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思路,加速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1”:是以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心。
第一個“3”:是立足規模企業、項目建設、民營經濟3個著力點。
第二個“3”:是構建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3大產業支撐體系。即做強現代中醫藥、白酒、農副產品深加工等主導產業;做大能源、汽車制造及零部件加工、紡織服飾等特色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新興產業。
“6”:是實施6大工程。即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程。將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力度,重點提高數控裝備和工業機器人應用水平,提升裝備自動化、數字化水平;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制造,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打造綠色工業園區。
推進傳統產業質量標準品牌建設;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品牌效益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將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瞄準“卡鏈”“斷鏈”產品和技術,加大制度供給和研發投入;加強產業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完善公共創新平臺支撐體系;突破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產學研協同創新。
工業主體培育工程。推動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對全市經濟發展起支撐引領作用、在產業鏈供應鏈中具備支配地位的龍頭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批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率居前列的“排頭兵”企業和“行業小巨人”企業;助推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規模以上的小微企業上規升級。
融合共進發展工程。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業。
工業載體升級工程。提升園區產業承載能力,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優化產業布局、拓展發展空間;推動園區產業創新集聚發展,著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提升園區產業競爭力。加強園區交流合作,緊扣“一體化”“高質量”,推動形成戰略互助、經濟互聯、社會互動、招商互利的發展格局。
人才隊伍建設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家隊伍,健全企業家培訓體系;集聚引進領軍人才隊伍,加大高層次人才和高層次團隊引進力度;培育技能型人才隊伍,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終身培訓體系。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加快推進新興工業強市建設,不斷優化工業發展布局,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新階段現代化美好亳州建設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更多炭黑資訊,關注炭黑產業網!
(原標題:“1336”!我市“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思路來了)